化学成分分析中心
中心简介    
热点新闻
2024-06-09
2024年06月08日上午,由中南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主办,化学化工学院、矿冶工...
最新公告
2024-10-17
为了普及计算机虚拟仿真的知识,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设计、研发能力和创新创业意...
中心简介

历史悠久

中南大学化学成分分析中心(以下简称分析中心)的前身是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室,成立于1957年6月,迄今已近60年的历史。2000年中南大学成立后,该中心由中南大学化学化工院负责管理,依托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整合全院资源与仪器,成立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检测服务。

中心概况

分析中心设有办公室、3个检测室和微生物等,实验用房面积约700m2,其中南校区综合楼3楼为化学分析及部分仪器分析,新校区化学楼为大型仪器平台。分析中心专用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包括ICP、IC、XRF光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UV-Vis光度计、碳硫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仪、样品制样机、2M光栅发射光谱仪、以及细菌培养等水质分析的常用仪器。与大型仪器平台共享的设备包括 ICP-MS、GC-MS、SEM、TOC、HPLC、GC、400M核磁、分子荧光光谱仪、毛细管电泳分析仪、极谱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分析仪、差热分析仪及元素分析仪等。

分析中心以化学化工学院分析科学系作为支撑与后盾,人员构成以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为主,包括首席科学家、主任、常务副主任各1人,副主任2人,技术负责人1人、质量负责人2人、各类技术人员30余人,其中分析科学系有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

资质与业务范围

2006年12月分析中心首次通过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CMA计量认证,2016年8月进行了再次认证与扩项。目前具备资质的分析检测项目近300项,主要涉及环境类如水和废水、土壤、固废,矿物类各成分,金属材料类如铝铜锌镍铅及其合金、钢铁,建筑材料等分析检测,具有样品加工的能力,并可提供分析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分析实验室的筹备与建设、分析方法的改进、新的分析方法的研究等与分析相关的技术服务。

分析中心可为社会提供具有公信力的分析检测报告,并接受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中心以“准确可靠,公正客观,力争先进”为质量目标,秉承一贯细致、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热情、高效的作风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联系方式

中南大学化学成分分析中心:http://ccce.its.csu.edu.cn/fxzx/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南楼区综合楼三楼

样品分析预约:通过分析中心网站右下角图形链接,或通过“客户服务”菜单下的“分析测试预约系统”进入

预约链接:http://ccce.its.csu.edu.cn/component/Account/SignIn.aspx?ReturnUrl=%2fcomponent

联系方式:0731-88660054(办公) 0731-88879616(传真)

大宗业务与合作恰谈:13617486029 刘老师

客户申诉:0731-88879811 刘主任

附一: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源于1952年陈新民院士创办的中南矿冶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经历了六十年的改革发展,目前己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应用开发、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型学院,包括无机化学系、有机及高分子化学系、冶金及应用物理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和分析科学系7个系,一个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党政综合办公室。同时学院拥有包括教育部中南大学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湖南省化学创新训练中心等在内等的多个教学科研平台。

全院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1.2%以上,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合理的学术队伍。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2个,工程硕士授予点3个,拥有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14年通过湖南省重点学科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化学学科ESI连续5年入选全球科研单位的1%,2014年首次进入0.5%。

学院高度重视教书育人,教学工作硕果累累。现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重点专业,1个教育部重点建设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学院现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人,在校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1300余人。近年来,评选出1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30篇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00余项。学院科学研究领域以高新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方向,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生物和环境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院面向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发展需求,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建院以来,学院培养了8000多名毕业生,遍布于国内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化工、环境、行政事业等诸多领域,其中,杰出校友代表深圳比亚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更是取得了多项殊荣,2003年6月,被《商业周刊》评选为25名“亚洲之星”之一,2009年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2010年被评为中南大学首届杰出校友。

附二:中南大学分析科学学科简介

中南大学分析科学学科源于1952年陈新民院士创办的中南矿冶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学校基础化学教学。195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化学师资班,下设3个行政班级,学制为2年。1960年开始招生本科专业,1962年该专业更名为特种分析,学制为5年;1965年更名为分析化学专业。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1965年底教学中断,1972年恢复招生,学制为3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招收了一个分析化学专业的本科班,学制为4年;并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培养了第一个硕士邓安民。1979年,基础化学教研室从冶金系分出,并成立了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成为了化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分析化学专业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点。1982年后,专业陆续更名为冶金化学分析、工业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分析化学方向,直到目前的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方向。1987年,赵新娜老师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计量学奠基人B. Kowalski研究组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过程分析化学中心。2005年分析化学专业获得博士授予权,2011年以分析化学为主体申报并获得了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中南大学分析科学学科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讲师2人。目前已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的学科创新团队。梁逸曾教授为国际学术杂志“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副主编;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Near Infrared Analysis、分析化学、中国中药杂志等期刊编委。近五年来,分析化学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六十余项。学科点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日本及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学术带头人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