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
2024-11-12
2024年11月11日下午15:00于中南大学新校区化学楼129报告厅举办了...
最新公告
2024-11-15
关于202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再次增补计划拟推荐候选人名单公...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DNA/RNA修饰的精准分析与表观遗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17    浏览次数:


报告题目:DNA/RNA修饰的精准分析与表观遗传研究

报  告  人:汪海林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时       间: 2024年10月19日(周六)11:00-11:30

地       点: 中南大学新校区化学化工学院133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汪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杰青(优秀),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发现高等生物的N6-甲基腺嘌呤(Cel2015,Cover),是表观遗传领域的原创性突破。发现维生素C具有增强DNA去甲基化活性的辅助因子功能,是关键性突破,推动维生素C医治癌症的热潮。首次提出“近距离作用增强荧光偏振响应”新机理,为DNA在与功能蛋白质作用过程中的构象改变及组装的研究奠定原理性的基础。已发表SC1论文300 篇,他引10050次,包括Cell、Nature、Science、Cell Res、PNAS、JACS、Cell Discovery.Nudeic Acids Research、Anal chem 等。先后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1997),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5、2020),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主要完成者)(2013)。


报告摘要:DNA胞嘧啶的(去)甲基化直接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其丰度低,通常检测需要用百万个细胞,难以应用于疾病早期样本的检测。我们先后研发出了:“细胞中DNA信号干扰物游离核苷酸的高效去除技术”"DNA盐桥修饰磁性微纳颗粒的高效富集及原位酶解技术”“碳酸氢铵增强质谱离子化效率技术”并集成为一体化的分析系统,将检测限由百万个细胞降低到20个细胞。利用所建立了的方法,发现维生素C具有调控DNA去甲基化活性的辅助因子功能,是关键性突破,为维生素C及类似物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等新功能的研究“开启了大门”。通过建立代谢编码的示踪技术与高精准的质谱分析方法,成功地在高等生物果蝇中首次检测到复制后、可调控基因表达的DNA腺嘌呤甲基化修饰的存在(Cell 封面论文)。该项研究赋予了DNA腺嘌呤甲基化的“第二次生命”。研制了世界先进的毛细管电泳装置,可与超灵敏的激光诱导荧光、分子转动相关的荧光偏振、单分子荧光实时成像等检测技术联用。提出了“近距离作用增强荧光偏振响应”机理;首次将荧光偏振与电泳迁移相结合在单核苷水平精细地测定核酸适配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建立了可诱导基因突变、丰度极低的、肺癌标志物DNA加合物的超灵敏分析方法,较经典的32P放射性检测灵敏度提高了三个数量级,从根本上避免了放射损伤。所建立的DNA(去)甲基化的功能分析方法已,成为国际上的标杆。与国际上十八家机构合作,开展了表观遗传学研究,在Science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