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疆育桃李,一如胡杨傲风沙——记中南大学援疆银龄教师叶红齐
发布时间:2025-09-02 作者:张嘉文 浏览次数:
在祖国辽阔的西部边疆,有一位来自湖南的教师在天山脚下的讲台上默默耕耘,他是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叶红齐。2023年8月,刚刚圆满完成在广西河池学院为期两年“银龄计划”支教任务的叶红齐教授,又一次踏上了奔赴西部的征程。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新疆理工学院。
(叶红齐教授在新疆理工学院校园内)
“新疆是个好地方,在接到中南大学杰出校友、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金冠华副院长的盛情邀请后,我就很快定下来了。”谈及援疆初心,叶老师语气温和,却充满坚定。此前,叶红齐老教授已在广西河池学院完成为期两年的“银龄计划”支教任务。本可退休安享生活的他,却没有停下脚步。西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更需要经验丰富、心怀责任的教师。作为一名党员,叶老师始终牢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份来自信仰的力量,支撑他义无反顾地投身祖国西部教育战线。
(图为新疆理工学院校园)
来到新疆理工学院后,叶红齐教授承担《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任务。他用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喜爱的“叶爷爷”。他不仅是课堂上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陪伴者。他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业基础、生活情况。“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句话,叶红齐教授不只是说,更是一步一步在做。同时,他也积极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在教学之外,他还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教学经验和课堂技巧,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叶红齐教授与新疆理工学院的青年教师交流)
叶红齐教授始终坚持“学生真正学懂”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他说:“学生不同,能力有异,我们作为教师需要有耐心,更需要因材施教。”在援疆教学过程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讲授课本内容,而是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懂。”这份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也正是叶红齐教授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底色:正如胡杨扎根戈壁、傲立风沙,叶红齐教授也正以“银龄之力”守护着西部教育的希望。
(叶红齐教授在新疆理工学院校园内)
除了课堂教学,叶红齐教授还积极投身新疆理工学院的科普工作,多次为学生作学术讲座、实验指导,并牵线搭桥,随同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共建“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他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两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真正把科教融合、协同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近日,叶红齐教授的援疆事迹被纳入教育部教师研修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课程,成为无数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他用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党员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理想。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共建“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
退休的他本可选择清闲的晚年生活,却毅然选择奔赴西部,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他不善言辞,衣着朴素,却始终用行动诠释教育的大爱。叶红齐教授身上所体现的,不只是“银龄”老教师的敬业与奉献,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坚守与担当。就像一棵胡杨树般扎根边疆,无惧风沙,只为撑起一片求知的绿荫。正是有一群如叶红齐一样的银龄教师,正以胡杨般的坚定、信念与情怀,把知识播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疆的教育一定会迎来高质量发展。
一审:肖茜斤
二审:文 璋
三审:滕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