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热点新闻
2021-03-05
最新公告
2021-03-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安全知识 >> 正文

实验室安全知识

发布时间:2023-03-10    作者:    浏览次数:


第一节 实验室常规安全问题

对于分析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了解、掌握有关用电、化学危险品以及气瓶使用的安全知识外,在日常工作中还要遵守一些常规的、涉及安全问题的常识和规则。

1.实验室一般安全守则

1)实验室要经常保持整齐、清洁。仪器、试剂、工具存放有序,实验台面干净、使用的仪器摆放合理。混乱、无序往往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有关分析程序进行工作。对每天的工作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合理,使工作能紧张有序地进行。

3)进行有潜在危险地工作时,如危险物料的现场取样、易燃易爆物品的处理、焚烧废料等,必须有第二者陪伴。陪伴者应位于能看清操作者工作情况的地方,并注意观察操作的全过程。

4)打开久置未用的浓硝酸、浓盐酸、浓氨水的瓶塞时,应着防护用品,瓶口不要对着人,宜在通风柜中进行。热天打开易挥发溶剂瓶塞的,应先用冷水冷却。瓶塞如难以打开,尤其是磨口塞,不可猛力敲击。

5)稀释浓硫酸时,稀释用容器(如烧杯、锥形瓶等,绝不可直接用细口瓶)置于塑料盆中,将浓硫酸慢慢分批加入水中,并不时搅拌,待冷至近室温时再转入细口储液瓶。绝不可将水倒入酸中。

6)蒸馏或加热易燃液体时,绝不可使用明火,一般也不要蒸干。操作过程中不要离开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临时中断引发事故。

7)化验室的每瓶试剂、试剂溶液,必须贴有名、实一致的标签。绝不允许在瓶内盛装与标签内容不相符的试剂。

8)工作时要穿工作服。进行危险性操作时要加着防护用具。实验室工作服不宜穿出室外。

9)实验室内禁止抽烟、进食。

10)实验完后要认真洗手,离开实验室时要认真检查,停水、断电、熄灯、锁门。


2.实验室安全必备用品

1)必须配置适用的灭火器材,就近放在便于取用的地方定期检查;如失效要及时更换。

2)根据各室工作内容,配置相应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如防护眼镜、橡胶手套、防毒口罩等;常用的红药水、紫药水、碘酒、创可贴、稀小苏打溶液、硼酸溶液、消毒纱布、药棉、医用镊子、剪刀等。

3.化学试剂管理办法

化验室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品种很多,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得毒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

化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化学药品按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培养剂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分类存放,盐类中按金属活泼性顺序分类存放,生物培养剂按培养菌群不同分类存放,其中属于危险化学药品中的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由专门人员加锁保管、实行领用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

1)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

易爆和不稳定物质。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可燃性物质。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

放射性物质。

2)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

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中,柜子的顶部都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冰箱除外)。

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这种化合物多为强氧化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

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的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

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放于暗柜中。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者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一面引起严重后果。

化学试剂应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

4.剧毒品的保管、发放、使用、处理管理制度

为了严格剧毒品的储存、保管和使用、防止意外流失,造成不良后果和危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如下:

1)剧毒品仓库和保存箱必须由两人同时管理。双锁,两人同时到场才能打开锁。

2)剧毒品保管人员必须熟悉剧毒品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以便做好仓库温度控制与通风调解。

3)严格执行化学试剂在库检查制度,对库存试剂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有变质或有异常现象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储存条件和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4)对剧毒品发放本着先入先出的原则,发放时有准确登记(试剂的计量、发放时间和经手人)。

5)凡是领用单位必须是双人领取,双人送还,否则剧毒品仓库保管员有权不予发放。

6)领用剧毒品试剂时必须提前申请上报,做到用多少领多少,并一次配制成使用试剂。

7)使用剧毒试剂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分析操作规程。

8)使用剧毒试剂的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具。

9)对使用后产生的废液不准随便倒入水池内,应倒入指定的废液桶或瓶内。废液必须当天处理不得存放。

10)产生的废液要在指定的安全地方用化学方法处理,要建立废液处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废液量、处理方法、处理时间、地点、处理人。

5.气瓶的安全使用

1)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

瓶装气体的分类按GB 16163-1996《瓶装压缩气体分类》规定。

按其临界温度可划分为三类:①永久气体,如氧气-118℃;氨气132.4℃;氯气144.0℃。②液化气体,如NH3、CL2、H2S等。③溶解气体,如乙炔C2H2。

按照气体化学性质的安全性能分类,通常分为四类:剧毒气体(如F2、CL2)、易燃气体(如H2、CO、C2H2)、助燃气体(如O2、N2O)、不燃气体(如N2、Ar、He、CO2)。

2)气瓶的安全使用

为了安全使用气瓶,气瓶本身必须是安全的。钢瓶生产、检验的标记必须明确、合格。不论盛装哪种气体的气瓶,在其肩部都有喷以白色薄漆的钢印标记,记有该瓶生产、检验及有关使用的一些基本数据,必须与实际相符。降压或报废的钢瓶,除在检验单位的后面打上相应标志外,还应在气瓶制造厂打的工作压力标志前面,打上降压或报废标志。

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如下:

气瓶的存放位置应符合阴凉、干燥、严禁明火、远离热源、不受日光曝晒、室内通风良好等条件。除不燃气体外,一律不得进入实验楼内。

存放和使用中的气瓶,一般都应直立,并有固定支架,防止倒下。存放的气瓶安全帽必须旋紧。

剧毒气体或相互混合能引起燃烧爆炸气体的钢瓶,必须单独放置在单间内。并在该室附近设置防毒、消防器材。

搬运气瓶时严禁摔掷、敲击、剧烈震动。瓶外必须有两个橡胶防震圈。戴上并旋紧安全帽。乙炔瓶严禁滚动。

使用时必须安装减压表。减压表按气体性质分类。如氧气表可用于O2、N2、Ar、H2、空气等,螺纹是右旋的(俗称正扣);氢气表可用于H2、CO等可燃气体,螺纹是左旋的(俗称反扣)。乙炔表则为乙炔气瓶专用。

安装减压表时,应先用手旋进,证明确已入扣后,再用扳手旋进,一般旋进6-7扣。用皂液检查,应严密不漏气。

开启钢瓶前,应允关闭分压表。开启动作要轻,用力要匀。当总表已显示瓶内压力后,再开启分表,调节输出压力至所需值。

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尽,剩余压力一般不得小于0.2Mpa,已备充气单位检验取样,也可防止空气反渗入瓶内。


第二节 烧伤、灼伤的急救知识

1.一般烧伤的急救知识

一般烧伤包括烫伤和火伤。按其伤势的轻重可以分为三级:一级烧伤,红肿;二级烧伤,皮肤起泡;三级烧伤,组织破坏,皮肤呈现棕色或黑色。烫伤有时呈白色。

急救的主要目的是使受伤皮肤表面不受感染。当伤及身体表面积较大时,应将伤者衣服脱去(必要时用剪刀剪开衣服,防止伤及皮肉),用消毒纱布和洁净的布被单盖好身体,立即送医院治疗。烧伤着的身体损失大量水分,因此必须及时补给大量温热饮料(可以在100ml水中加食盐0.3g、碳酸氢钠0.15g、糖精0.04g)或盐开水,以防患者休克。最好请医护人员前来抢救。送伤者至医院时要防寒、防暑、防疫,必要时还要输液或止痛。

对四肢及躯干二度烧伤,面积又不打这,可以用薄油纱布覆盖在已清洗(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完后,再用1:2000新洁尔液冲洗)拭干的伤面,并用几层纱布包裹,隔天即须更换敷料。最好也应去医院处理。

凡烧伤面积大,三度烧伤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暴露疗法,不宜包扎,应由医生在医院进行治疗。

简单的烧伤治疗可以用下述方法:

轻度烧伤,可用清凉乳剂(清石灰加500g蒸馏水2000ml,搅拌、沉淀,取上层清液和等体积芝麻油混合)涂于伤处,必要时进行包扎。二度烧伤,可选用5%新制丹宁溶液,用纱布浸湿包扎,或立即在伤处涂獾油。注意千万别将烫伤引起的水泡弄破,以防感染。


2.化学灼伤的急救知识

化学是灼伤时,应迅速解脱衣服,清洗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用大量干净的水冲洗。再用清除这种有害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或药剂仔细处理,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假如是眼睛受到化学灼伤,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用洗涤器的水流洗涤,洗涤时需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也不要揉搓眼睛。在用大量的细水流洗涤后,如果是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如果是酸灼伤,则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第三节 触电的急救知识

1.电击伤知识

电击伤俗称触电。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所致。局部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出血、焦黑等现象。烧伤区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或全身机能障碍,如休克、呼吸心跳停止。致死原因是由于电流引起脑(延髓的呼吸中枢)的高度抑制及心肌的抑制,心室纤维性颤动。触电后的损伤与电压、电流以及导体接触体表的情况有关。电压高、电流强、电阻小而体表潮湿,易致死:如果电流仅从一侧肢体或体表传导入地,或肢体干燥、电阻大,可能引起烧伤而未必死亡。

2.触电的急救原则

1)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竹、木棍将导电体与触电者分开。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2)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拳击复苏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如呼吸不恢复,人工呼吸至少应坚持4小时或出现尸僵和尸斑时方可放弃抢救。有条件时直接给予氧气吸入更佳。

3)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叫医务人员或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用呼吸中枢兴奋药,针刺人中或十宣穴。在心跳停止前禁用强心剂。

3.用电基本知识

在化验室使用各种电器设备时,要注意安全用电,以避免触电和用电事故。因此,必须掌握一些用电基本知识、严格遵守用电规则:

1)化验室供电总功率,要能满足室内同时用电负载的总功率并适当留有余地。供电电压要与负载额定电压相符。

2)接地要良好。要将电器设备上在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用导线很好地连接。电器应使用漏电保护器。

3)大型精密仪器的供电电压要稳定。一般市电供电电压波动为220V±20V。如供电质量不符合仪器需要时,应配备稳压电源,有的还要求同时具备滤波功能。精密仪器大多需要有良好的接地线。

4)大型精密仪器、大功率用电设备,必须采用单独控制开关。不要几台设备只有一个控制开关。

5)电源或熔断器的熔丝烧断时,应根据熔断的状况,初步判断原因(超负荷抑或短路),检查、排除故障后,再更换熔断器的熔丝。不要随意增大熔断器的熔丝的额定电流,更不许可用铜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

6)高温电热设备,如高温炉、电炉。一定要放置在隔热的水泥台上,绝不可直接放在木质等可燃材质的工作台上。将电炉置于木制实验台,即使在电炉下垫有内火砖,但因长时间连续使用烤热引燃工作台,酿成火灾的事故,曾有发生!

4.静电防护

静电是指在一定得物体表面上存在的电荷3~4kV时,若人体触及就会有触电感觉。静电能造成大型仪器的高性能元器件的损害,危及仪器的安全,也会因放电时瞬间产生的冲击性电流给人体造成伤害。虽不致因电流危及生命,但严重时能使人摔倒,电子器件放电火花引起易燃气体燃烧或者爆炸,因此必须加以防护。防静电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静电区内不要使用塑料、橡胶地板、地毯等绝缘性能好的地面材料,应铺设导电性地板。

2)在易燃易爆场所,应穿着用导电纤维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R<150kΩ)、手套等。不要穿化纤类织物、胶鞋及绝缘底鞋。

3)高压带电体应有屏蔽措施,以防人体感应产生静电。

4)进入易产生静电的实验室前,应先徒手触摸一下金属接地棒,以消除人体从室外带来的静电。坐着工作地场合,可在手腕上带接地腕带。

5)凡不停旋转地电器设备,如真空泵、压缩机等,其外壳必须良好接地。



第四节 机械伤的急救知识

机械伤害造成的受伤部位可以遍及我们的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部、眼部、颈部、胸部、腰部、颈椎、四肢等,有些机械伤害会造成人体多处伤害,后果非常严重。现场急救对抢救受伤者非常关键,如果现场急救正确及时,不仅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为争取抢救时间,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作为一个化验员,你会出现许多正进行各种机械操作的生产现场,当然会遇到一些不安全因素,所以学一些有关机械伤害的急救知识,对自己和对工友都是非常有用的。

1.伤害急救基本要点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

急救检查应先看神志、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有条件者测血压。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2)让人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向医疗救护单位求援。记住报警电话很重要,我国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为120,但除了120以外,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急救电话,也要适当留意。在发生伤害事故后,要迅速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是,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电话中应向医生讲清伤员的确切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号码)、行驶路线。

②简要说明伤员的受伤情况、症状等,并询问清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应该做些什么。

③派人到路口准备迎候救护人员。

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则,优先处理颅脑伤、胸伤、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

4)检查伤者呼吸道是否被舌头、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

5)如果呼吸已经停止,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6)如果脉搏不存在,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7)如果伤者出血,进行必要的止血及包扎。

8)大多数伤员可以毫无顾忌地抬送医院,但对于颈部、背部严重受损者要慎重,以防止其进一步受伤。

9)让患者平卧并保持安静,如有呕吐,无颈部骨折时,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噎塞。

10)动作轻缓地检查患者,必要时剪开衣服,避免突然挪动增加患者痛苦。

11)救护人员既要安慰患者,自己也应尽量保持镇静,以消除患者的恐惧。

12)不要给昏迷或半昏迷者喝水,以防液体进入呼吸道而导致窒息,也不要用拍击或摇动的方式试图唤醒昏迷者。

2.现场急救技术

1)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吹气法是现场急救中曹勇最多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

①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将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的伤员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气温适宜的地方。解开伤员的衣领、裤带、内衣及乳罩,清楚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

②使伤员仰卧,施救人员位于其头部一侧,捏住伤员的鼻孔,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嘴紧贴伤员的嘴吹入气体。之后,离开伤员的嘴,放开鼻孔,以一手压伤员胸部,助其呼出体内气体。如此,有节律的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5次。吹气不要用力过度,以免造成伤员肺泡破裂。

③吹气时,应配合对伤员进行胸外心脏按摩。一般的,吹一次气候,作四次心脏按摩。

2)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摩是心脏复苏的主要方法,它是通过压迫胸骨,对心脏给予间接按摩,使心脏排出血液,参与血液循环,以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让需要进行心脏按摩的伤员仰卧在平整的地面或木板上。

②施救人员位于伤员一侧,双手重叠放在伤员胸部两乳正中间处,用力向下挤压胸骨,使胸骨下陷3~4cm,然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部离开胸部。如此反复有节律的进行。其按摩速度为每分钟约60~80次。

3)止血

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现出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伤口加压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口,通过对伤口的加压和包扎,减少出血,让血液凝固。

②手压止血法 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③止血带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四肢伤口大量出血时使用。主要有布止血带绞紧止血、布止血带加垫止血、橡皮止血带止血三种。使用止血带法止血时,绑扎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好。

4)搬运转送

转送是危重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后由救护人员安全送往医院的过程,是现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寻找合适的担架,准备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尽可能使用调度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



第五节 化学中毒急救知识

毒害性化学试剂统称为毒害品,指的是进入人体血液后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品。不同毒害品的制毒途径和毒害程度都不同。

化验工作中接触到的化学药品,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有些气体、蒸汽、烟雾及粉尘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CO、HCN、CL2、酸雾、NH3等等。有些则可经未清洗的手,在饮水、进食时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如汞、SO2、SO3、氮的氧化物、苯胺等等。有些化学药品可由几种途径进入人体。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可能是慢性的、积累性的,例如汞、砷、铅、苯、酚、卤代烃等,当它们起初进入人体时,量很少,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直到长期接触以后,才出现中毒的症状,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化验人员了解毒物性质、侵入途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可以减少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中毒事故时,能争分夺秒地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力求在毒物被身体吸收之前实现抢救,使毒物对人体的损害减至最小。

1.中毒与毒物分级

1)中毒途径

毒害品可通过下列三种途径引起中毒。

呼吸系统 分散于空气中的挥发性毒物及粉尘,通过呼吸经肺部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分散到人体各部位引起全身中毒。

消化系统 操作时触及毒物的手未洗净就拿取食物、饮料等而将毒害品带入口腔、胃、肠道而引起中毒。也有因误食而中毒的。

接触中毒 毒害品由皮肤渗入体内,或通过皮肤上的伤口进入,经血液循环而导致中毒。这类毒害品多属脂溶性、水溶性毒物,如硝类化合物、氨基化物、有机磷化物、氰化物等。所以,实验室一定要通风良好,尽力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凡涉及毒害品的操作必须认真、小心;手上不能有伤口;操作完后一定要仔细洗手;生产有毒害性气体的操作,一定要在通风柜中进行。

2)毒性参数

通过测定某物质对细胞的损害程度,可以衡量该物质的毒性。这种数据一般难以测准,且都是在特定动物体上实验后将其结果外推到人体来评定的。尽管如此,它仍有一定得参考价值。目前的毒性参数主要有两种。

半致死量(LD50) 指喂食一组实验动物(如白鼠或豚鼠)、使其死亡半数的毒物量。常以mg/kg表示。

半致死浓度(LC50) 指实验动物吸入某毒物一定时间后,使其半数死亡时该毒物在空气中的质量浓度,常以mg/m3表示。

在生产中常以操作场所受气中某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为毒性参数。在该浓度下,操作者每天工作8h,持续一周、一月或限定的某段时间内而仍不会造成明显毒害的毒物浓度。

3)毒物危害级别

我国国家标准GB/T 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2.急救措施

主要给出的是机体受到化学毒物急性损害时所应采取的现场自救、互救、急救措施,一般不涉及就医后的进一步治疗措施。在现场急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施救者要做好个体防护,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具。

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和腰带,取出口中义齿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和有紫绀者给吸氧,注意保暖。

如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术,一般不要轻易放弃。对氰化物等剧毒物质中毒者,不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某些毒物中毒的特殊解毒剂,应在现场即刻使用,如氰化物中毒,应吸入亚硝酸异戊酯。

皮肤接触强腐蚀性和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物质时,要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清洗时应注意头发、手足、指甲及皮肤皱褶处,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眼镜受污染时,用流水彻底冲洗。对有刺激和腐蚀性物质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冲洗时应将眼睑提起,注意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全部冲出,要边冲洗边转动眼球。

口服中毒患者应首先催吐。在催吐前给饮水500~600ml(空胃不易引吐),然后用手指或钝物刺激舌根部和咽后壁,即可引起呕吐。催吐要反复数次,直到呕吐物纯为饮入的清水为止。如食入的为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则不能催吐,应饮牛奶或蛋清,以保护胃黏膜。食入石油产品亦不能催吐。

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进医疗部门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护送途中,应密切观察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命体征;某些急救措施,如输氧、人工心肺复苏等亦不能中断。


第六节 化学室防火、防爆和灭火常识

化验室内有许多易燃易爆的物品,若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或有意外情况出现,都会导致出现火灾甚至发生爆炸事故,作为化验人员必须要掌握有关防火、防爆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1.燃爆特性

气体灭火:当逸散的气体燃烧时,通常最好的办法是切断气源,而不是直接灭火。先灭火,而气体继续外漏会形成爆炸性气氛,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其损失要比没有形成爆炸性气氛之前大得多。

液体和固体灭火:液体和固体化学物质的灭火比较复杂,这要根据物质本身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来确定具体的灭火方法。低闪点易燃液体的主要灭火剂为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和砂土,用水灭火无效,而且闪点越低越无效;一般易燃固体,水是首推的灭火剂,但对一些遇湿易燃、自燃的活性化学物质,往往遇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增大火势,这类物质只能用干粉和砂土灭火,严禁用水;有些物质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有毒气体,危及灭火人员的生命,此时可选用适当的灭火剂。

2.防火知识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试剂要单独存放。存放柜顶部要通风,置于阴凉通风位置。实验室内严禁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

使用易挥发易燃液体试剂(如乙醚、丙酮、石油醚等)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绝不可在明火附近倾倒、转移这类试剂!

进行加热、灼烧、蒸馏等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热易燃溶剂,必须用水浴或封闭式电炉,严禁用灯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蒸馏可燃液体时,操作人不能离开或做别的事,要注意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进行。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时,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点燃煤气灯时,应先关风门,后点火,再调节风量;停用时,要先关风门,再关煤气,要防止煤气灯内燃。

使用酒精灯时,灯内燃料最多不得超过灯体容积的2/3。不足1/4时应先灭灯后再添加酒精。点火时要用火柴点,绝不可用另一个点着的灯去点!灯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绝不可用嘴吹,以免引燃灯内酒精。

易燃液体废液,要用专用容器收集后统一处理,绝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引发爆炸事故。

电炉不可直接放在木制实验台上长时间连续使用。加热设备周围严禁防止可燃、易燃物及挥发性易燃液体。

同时使用多台较大功率的电器(如马弗炉、烘箱、电炉、电热板)时,要注意线路与电闸能承受的功率。最好是将较大功率的电热设备分流安装于不同电路上。

要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电源线路是否正常。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防止因电火花、短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3.防爆知识

化验室内产生爆炸的原因有:一是由于器皿内与大气间压力差大;另一种是由反应区域内的压力急剧升降。在使用危险物质工作时,为了消除爆炸的可能性或防止人身事故,应该遵守下列原则:在工作地点使用预防爆炸或减少其危害后果的仪器和设备。如真空装置上的玻璃要用偏光镜加以检查;压力调节器或安全阀定期检验;在进行有爆炸危险工作地通风厨内的玻璃要用金属网保护。

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危险物质,必须取用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必要精确性或可靠性的最小量来进行工作。并且不能用直接用火加热。

在有爆炸性物质存在时,使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是非常危险的,管壁或开启塞得摩擦时有可能成为爆炸的原因。因此,必须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保持其充分清洁。

4.灭火知识

1)火灾的类型及灭火器选用

火灾发生初期,火势比较小,如能正确使用好灭火器材,就能将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不至于使小火酿成大灾,从而避免重大损失。

依据燃烧特性划分,火灾有五种类型,不同的火灾性质不同,应选用的灭火器材和灭火方式不同。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各类火灾所适用的灭火器如下:

A类火灾:指固定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这类火灾可选用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磷盐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不能使用钠盐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融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这类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只适用于油类火灾,而不适用于极性溶剂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这类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使用水型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目前这一类火灾还没有有效灭火器。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可选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2)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

各种灭火器是扑救火灾的有力武器,在平时的学习培训中,我们都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是一种体积较小、比重较轻的泡沫群,它的比重远远小于一般的易燃液体,它可以漂浮在液体表面,是燃烧物与空气隔开,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因此,它最适用于扑救固体火灾。因为泡沫具有一定得粘性,能粘在固体表面,所以对扑救固体火灾也有一定得效果。使用泼墨灭火器时,首先要检查喷嘴是否被异物堵塞,如有,要用铁丝捅通,然后用手指捂住喷嘴将筒身上下颠倒几次,将喷嘴对着火点就会有泡沫喷出。应当注意的是不可将筒底、筒盖对着人体,以防止万一发生爆炸时伤人。

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是以二氧化碳为动力,将粉末喷出扑救火灾的。由于筒内的干粉是一种细而轻的泡沫,所以能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隔绝燃烧体与空气而达到灭火。因为干粉不导电,又无毒,无腐蚀作用,因而可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也可用于扑救贵重、档案资料和燃烧体的火灾。使用干粉灭火器时,首先要拆除铅封,拔掉安全销,手提灭火器喷射体,用力紧握压把启开阀门,储存在钠瓶内的干粉即从喷嘴猛力喷出。

“1211”灭火器  “1211”灭火器是利用装在筒内的高压氮气将“1211”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的。它属于储压式的一种,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卤代烷灭火剂。“1211”灭火剂是一种低沸点的气体,具有毒性小、灭火效率高,久储不变质的特点,适应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烧体、气体、固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使用“1211”灭火器时,首先要拆除铅封,拔掉安全销,将喷嘴对准着火点,用力紧握压把启开阀门,使储压在钢瓶内的灭火剂从喷嘴处猛力喷出。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所充装的高压液态二氧化碳喷出的灭火的。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绝缘性好,灭火后不留痕迹的特点,因此,适用于扑救贵重仪器和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及600伏以下的带电设备的初期火灾。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很简单,只要一手拿好喇叭筒对准货源,另一手打开开关即可。各种灭火器存放都要取拿方便。冬季要注意防冻保温,防止喷口的阻塞,真正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