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热点新闻
2025-04-15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党务工作队伍的履职本领,强化学院各党支部“五...
最新公告
2025-04-09
一、论坛概况为拓宽“强基计划”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中南大学名师名家学术讲堂—山西大学阴彩霞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四川大学李坤教授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15    作者:黄友    浏览次数:


 

2025412日下午2点,中南大学新校区化学楼129报告厅迎来了第三场聚焦学科交叉前沿的学术报告会。本次会议延续了精细化工与化学生物交叉研究的主题,特别邀请到山西大学阴彩霞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四川大学李坤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阴彩霞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多细胞系统化学生物学研究”,介绍了多细胞系统中的新兴研究技术及应用。郭志前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近红外荧光染料”,围绕近红外染料分子砌块理念设计和产品功能强化展开讲解。李坤教授则以罗丹明染料的性能调控与应用为题,分享了荧光染料及应用。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阳华教授主持,来自化学、生物、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师生代表再次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交叉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

在本次报告中,山西大学阴彩霞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多细胞系统化学生物学研究”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多细胞系统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所研究的荧光探针可在突触可塑性研究和神经投射中应用,为多细胞系统中的靶点发现与疾病解析提供了解决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近红外荧光染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详细介绍了染料发展历史以及染料与生物医药的应用基础研究,这些近红外染料可以示踪蛋白质成簇/解聚的可视化动态成像以及精准诊疗等,在应用基础研究生物医药检测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川大学李坤教授以的报告题目为“罗丹明染料的性能调控与应用”,其团队围绕“咕吨”母核展开研究,通过化学结构的优化设计,开发了多种高性能荧光染料和探针,具有在生物医学成像、光疗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在互动环节中,三位教授针对荧光探针在标记神经元时,是否会出现光漂白或信号衰减,荧光染料是否可以与其他成像技术(如MRIPET)结合,实现多模态成像等问题提供了有用的见解。

个人简介:

阴彩霞,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导,所长,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主任,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方向:荧光探针化学生物学。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JACSAngew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 篇。入选“2022-2024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个人简介:

郭志前: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上海市曙光学者;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上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自然 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主要从事生物荧光传感基础应用研究,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Nature Protocol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 110余篇,他引11000余次,H-index指数54。替代市售传统探针试剂,高性能喹啉腈染料商品化销 售。发展喹啉腈染料检测阿尔兹海默病-淀粉样蛋白斑块致病因子试剂盒,在Sigma-Aldrich、百灵威 等商品化销售;创制高性能荧光微球已应用于临床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试剂盒。

个人简介:

李坤: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荧光染料的构建及在细胞成像、荧光手术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及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基金 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项,在Adv.Mater.Angew. Chem. Int. Ed. 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他引6000多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现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感光学会-光学传感与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审:尹亮亮 二审:赵元超 三审:纪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