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热点新闻
2025-09-08
 2025年9月2日上午,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及高分子化学系在22...
最新公告
2025-10-20
根据《中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20〕67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中南大学化学学科发展论坛—光电化学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1    作者:廖星宇    浏览次数:



2025 10 19 日上午,中南大学化学学科发展论坛——光电化学论坛在中南大学新校区化学楼 129 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备受瞩目,吸引了众多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等国内知名高校与顶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大家怀着对光电化学领域的热忱与探索精神,齐聚一堂,围绕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关键技术突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重要议题,展开了一场精彩且深入的学术研讨与思想碰撞。

孙艳明、陈秀芳、汤庆鑫、朱峰四位教授/研究员分别以“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压损失研究”、“碳化硅单晶材料技术进展及应用”、“柔性/可拉伸有机场效应器件及光刻集成”、“高性能蓝光发射晶态薄膜OLED”为题,介绍了各自团队在光电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

孙艳明教授围绕“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压损失研究” 展开报告,聚焦于如何研发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损失,并探讨相关器件的性能与应用等方面内容,旨在推动有机太阳能电池相关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陈秀芳教授报告主题为“碳化硅单晶材料技术进展及应用”,介绍碳化硅单晶材料的相关研究,包括碳化硅单晶材料在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制备技术进展的历史、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解决的方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汤庆鑫教授以“柔性/可拉伸有机场效应器件及光刻集成”为题,阐述柔性/可拉伸有机场效应器件及光刻集成的研究背景、材料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材料的器件及光刻集成的研发情况,探索柔性/可拉伸有机场效应器件及光刻集成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朱峰研究员的报告名为“高性能蓝光发射晶态薄膜OLED”,讲解高性能蓝光发射晶态薄膜OLED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性能、器件结构设计以及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等方面内容。

专家简介:

孙艳明:孙艳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他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2007年获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学位,先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入职北航,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其团队提出“纤维网络策略”优化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单结器件效率达18.32%,开发的环境友好型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17%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2023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总被引超13000次。

陈秀芳:陈秀芳于2009年获得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曾赴德国晶体生长研究所开展大尺寸AlNGaN单晶化学机械抛光研究。现任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宽带隙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及超硬材料加工等领域研究。其研究方向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晶体生长与加工技术,带领团队成功突破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制备关键技术,通过优化籽晶匹配与扩径工艺设计,推动我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化进程。截至20257月,其教授职称获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官方确认。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等,曾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荣誉。在半导体功能晶体材料领域,2019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9JQ01,开展为期三年的应用研究。

汤庆鑫:汤庆鑫,197711月生,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7年至2001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200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077月至20088月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09月任东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汤庆鑫主要从事基于光刻的柔弹性电子器件与电路集成研究,开发弹性光刻电极制备技术,实现三维可贴合有机单晶晶体管、可拉伸人工突触等突破性成果。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美国专利2项,发表SCI研究论文60余篇。曾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荣誉。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柔性电子集成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

朱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人才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领军类项目、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00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4年在德国莱布尼茨固体材料研究所、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至2019年于德国开姆尼茨理工大学和莱布尼兹固体材料研究所任高级科学家、课题组长。2019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固体薄膜电子学、晶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软物质微纳器件与集成加工技术。

 

 

 

 

 

(一审:尹亮亮 二审:赵元超 三审:纪效波)